发布时间:2016/2/15 11:25:44
早在2015年底,业内就有传闻恒兴高层会有大调整,但是迟迟未有确切消息。近日,《当代水产》记者获悉,恒兴高层调整方案基本尘埃落定,人事变动主要集中在华南区域。
据悉,这次高层变动恒兴的处理方式很低调,并未大张旗鼓告知行业。有传闻说通知最快会在节后上班一周以内下达,也有人说这次变动还存在很多变数,即便变动,期限也会有所延后。
除了人事变动,在市场布局方面,2016年,恒兴除了在原有的三大市场片区(长三角、珠三角、粤西-广西),或新增海外片区(主要是越南和印尼市场),重点发展水产饲料业务。
作为虾料行业的老大哥,多年稳坐虾料第一的宝座。恒兴在整个水产行业的江湖地位不容小觑。近两年,因上市受挫,恒兴无论是市场层面还是公司内部,都倍感压力。从恒兴春节期间酝酿这一系列大动作,我们可以看出,2016年恒兴也在尝试改变和突围。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恒兴的高层变动,是恒兴老板陈丹新年给出的第一记重拳,接下来,恒兴还会有一系列的动作来应对行业大环境的低迷以及料企竞争所带来的挑战。
(关于本次事件,本刊记者会持续跟进,敬请关注后续报道)。
小编点评:虾料大佬的辉煌与挑战
恒兴,随着2000年大力推广南美白对虾养殖并大获成功后,在水产饲料界开始声名鹊起。尤其在广东,早些年,提起恒兴,莫不让人竖起大拇指。
作为虾料版块的老大哥,恒兴曾有过风光无限,曾有过的光荣奋斗史,但在2010年之后,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江湖地位都受到极大挑战。
经过10年的黄金期发展,到了2010年,虾料市场不再只是恒兴、粤海的天下,海大的强势插足,以及其他中小料企的崛起瓜分,如通威的志在必得,澳华的强势崛起,虾料的蛋糕依然十分诱人,但已不再那么容易取得。
在2011年到2013年,这三年时间,对虾养殖面临严峻考验,环境,病害成为这一品种发展的最大威胁。
对于以虾料起家的恒兴而言,所面临挑战不言而喻。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2013年,不少饲料企业尤其是大型饲料集团,都加紧了改革的步伐。海大通威将目光重新转回虾特料,海水料大佬的粤海也将目光投向淡水料,澳华更是四处开辟疆土。无论以何种名目去制定的战略布局,最终的目的无非是让企业多一条出路,终极目标还是市场。
在湛江的本土料企中,恒兴,粤海,国联,东腾等在本地都极具影响力,其中恒兴和粤海已经成功冲出广东,而这两家企业的家族性质都极为浓厚。粤海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在企业制度上,开始有了改变。从2013年开始涉足淡水料,提出200万吨的饲料销量目标,到2015年4月收购中山泰山以及11月成功引入战略投资1亿美元,再到管理层能者居上的任用制度,粤海的改变有目共睹。
恒兴,同样是极具家族特色的饲料企业,它从一开始白手起家,家族性质和共患难的兄弟义气就十分浓厚,这种特质在企业的发展初期,无疑是一剂最强有力的“兴奋剂”,能够将企业推向一定的高度。
在恒兴,有一批10多年的老将,每一个人都是跟随着恒兴,一路打拼闯荡到现在。但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市场开始稳定下来之后,企业要继续迈上新的台阶,除了原有团队,还要不断吸纳新鲜血液。
在今天的饲料界,各种新思维和新鲜血液已经开始注入行业。恒兴如果要继续发展,成就百年恒兴,势必要有新鲜力量的加入,调整自己的战略布局。
2013年底,在大型饲料集团改革的浪潮下,恒兴也开始跨出第一步,它首先做的是将自己的水产饲料市场版图划分为长三角、珠三角、粤西-广西三个区域,并分别任命了三位副总裁来分管。
在2014-2015年,由于整体行业大环境的不理想,恒兴的市场业绩也受到影响。
2016年,在国家经济局面得以稳定的情况下,十三五规划透露出来的不再积极扶持传统制造业的信息,让行业更加艰难,饲料行业的寒冬才刚刚开始,现金流成为企业寻求生存的根本。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恒兴,在水产行业低迷的危机时刻,改革势在必行。
究竟这次恒兴能否真正出重拳?出重拳之后,能否给恒兴换上新的样貌,步入新的台阶?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