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20-18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粤海风雨20年,图文揭秘粤海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15/9/7 10:33:45

 

  回顾历史,抗战胜利不容易,细细梳理粤海的二十年,粤海创业亦不容易。粤海创始人郑石轩讲述粤海发展过程中的点滴回忆。

  1994年1月,湛江粤海饲料有限公司成立;

  湛江,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几十万亩虾塘,数不清的海水网箱,海水养殖、水产饲料、水产品加工方面领先全国。二十年前,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诞生在这里。

  “记得那时候,每天踩几公里的自行车到郊外上班,当时真的感觉很舒适!但现在企业在做大,没有办法了,这是条‘不归路’,没办法回头。”1989年以前,郑石轩是广东海洋大学的一名年青骨干讲师,“出来做实业,更加适合我这种性格。”

  郑石轩用“难以想象”四个字来形容创业之初的艰难。据他回忆,刚出来时颇不顺利,养过猪、养过鸡、养过鱼,也卖过鸡,但都没有赚到多少钱。从1993年开始,白斑杆状流行性病毒病开始从南到北席卷我国对虾养殖业,一度繁盛的斑节对虾养殖产量下降3/4。1994年,郑石轩作出一个近乎赌博式的决定:在病害重创整个对虾养殖业之时,逆势而上组建湛江粤海饲料厂,其主打产品就是虾料。

  “当年,我们的人员包括我在内,对水产料都不懂,我们也学过一些饲料生产技术,但我们对真真正正的饲料机械、饲料生产、水产养殖一无所知。虽然我们设备号称是最先进的,但是在我们的虾饲料比不过人家。”郑石轩介绍,于是,粤海向养殖户学习,向市场学习,产品外观比不过人家,就注重产品效果;专业比不过人家,就用诚意去逐一打动客户。

  “那个时候,我们员工要回去过年,我们都在担心,几百块钱的过年费用能不能发得出来,他们的奖金能不能发得出来。后来,我们到农历二十七八,逐步收了一点钱,才总算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对每一分钱、每一个客户都格外珍惜。”粤海成立之初,还欠了150万元的工程费,甚至原料款也需要赊欠,直到多年以后,郑石轩出差还经常乘坐公共汽车,住几十元一天的普通招待所,依然会为出租车打表多跳了几块钱而紧张心疼。

  如何生存下去?郑石轩每天都在考虑,粤海能为养殖业带来些什么类型的产品,“要走不同的技术路线。我们沿用现代营养学的原理,注重营养的配合。而在生产工艺、原料复杂性、产品外观等有所取舍,这样我们的价格更低、效果更好,用低成本打开了市场。”

  1995年,虾料销量突破四千吨,迅速成为当时虾料行业第一品牌;

  粤海刚成立时,在生产工艺和销售思路上都没什么基础,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去摸索。那时,我们生产出来的饲料粒径是2.2毫米,和当时市场上流行的1.8毫米粒径是有差距的。坦白地说,早期粤海饲料在外观上很逊色:大小不均匀、切面粗糙、粉末多、颗粒大等诸多问题,这就决定着我们被市场排斥。那时市场容量也很低,基本是海马和大海两家台资企业垄断,何况我们刚刚生产出来的饲料有那么多问题,所以市场接受难度很大。

  虽说没什么基础,但在成立之初,粤海在设备配置和人员配备方面有着比较高的起点和比较好的愿景,并主要依靠"两板斧"迅速打开市场。

  首先,在饲料品质的定位上,粤海走的是完全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技术路线。当时的饲料厂,大多都是沿用以前台湾比较落后的虾料生产技术,过多的追求饲料外观,加了比较多的粘合剂,饲料色泽漂亮、颗粒均匀,切面整齐,粉末较少;而粤海一开始就强调饲料内在品质,加的是比较好的鱼粉,靠鱼粉来提高饲料的诱食性,并获得实实在在的养殖效果。在饲料外观方面,当时粤海很一般,但在养殖阶段,我们饲料的饵料系数远比其他产品低。

  看重技术和质量,这是粤海早期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在粤海虾料面市之初,产品粉末多,颗粒大小、均匀度、切面等方面都比较难看,当时市场上主流的虾料大多讲究外观、卖相好,但是一旦真正使用到养殖阶段,这些品牌的饲料系数多在1.6-1.8,而粤海只有1-1.1,高下立判。

  20世纪90年代末南美对虾业掀起热潮之际,粤海凭借技术优势,占领了整个虾料市场的半壁江山。2000年其虾料产量超过3万吨,当时全国的总产量还不到10万吨。

  再者,粤海开创了当时比较创新的营销方式。那时市场上没什么业务员,更谈不上养殖技术服务与指导。但养殖户对技术知识却非常渴求,怎么办?粤海开始带着专家下乡,送技术到塘头。可以说,粤海是最早推出基层养殖技术培训会的,当时我们的专家团有30多人,包括现在依然活跃在行业一线的何建国、宋盛宪、胡超群、邱德全等著名学者。当时粤海的专家基层培训会非常受欢迎,因为能给基层一线带来实实在在的养殖技术。同时,这些培训会也加强了粤海饲料内在品质的宣传,很多养殖户愿意拿我们的饲料试用。而粤海饲料又有内在品质的保障,因此养殖户经过对比发现粤海的养殖效果更为理想,慢慢的,粤海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实际上,正是这"两板斧",让粤海后来居上。回想起来,如果粤海当时没有做技术服务,养殖户也信不过我们;在饲料品质上,如果走的是别人的技术路线,那粤海永远都是跟随者,市场上很难有突破。

  1996年,虾病开始缓解,1997年,以广东为代表的华南养虾集群开始崛起,到了1999年以后,随着大规模育苗和淡化养殖的成功,南美白对虾养殖迅速扩散,逐渐形成了今日对虾产业格局。

  从上世纪南美白对虾养殖兴起以来,对虾饲料市场经常硝烟弥漫,从不缺少惨烈的血战,粤海饲料凭借稳定、优秀的品质,一直稳步前行。

  2002年4月,收购广东大家庭水产饲料工业有限公司(现中山粤海);

  2004年,湛江粤海饲料有限公司成功改制,完成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变。

  2004年8月湛江粤海饲料有限公司从湛江市霞山区菉塘路89号搬迁到湛江市霞山区机场路22号。

  随着市场形势的改变,一批新兴企业迅速崛起,瓜分了虾料市场。粤海的发展速度却慢了下来,国企体制的缺陷逐渐暴露。

  “在虾料行业,你不前进,或者稍微慢了一拍,很可能就意味着被抛弃,最终被淘汰。”在郑石轩看来,2004年之前粤海是活下来了,但发展速度不够快,甚至错过了一些机会。水产是一个充分市场化的行业,而在遭遇台风、高温等风险时,又会对行业造成严重冲击,使得行业整体起伏较大。这就意味着,企业要进一步发展扩张,往往要冒很大的风险。而国有体制对风险的规避,让郑石轩感到有些“有心杀敌,无力回天”。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2004年,郑石轩果断地将国营企业性质的粤海改革成经营者和员工持有股票的股份制企业。

  改制过程中,作为经营者,郑石轩所面临的压力和风险大大增加。“粤海刚刚建立时,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但到了需要改制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甚至我们面临的经济压力比刚创业时还要更大。因为之前钱是国家的,改制过程中我们要自己负担所有的债务。”郑石轩感慨道,“行业是波动式的,但我们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然就要遗臭万年。”

  企业改制之后压力更大,但员工的积极性、冲劲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我们也把握住了更多市场机会,所以说我们的改制是非常成功和必要的。改制后粤海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长,员工的收益也在大幅度上升,税收也在大幅度增加。”

  2005年3月,广东粤佳饲料有限公司、湛江市海荣饲料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开业;

  2006年3月,湛江粤海水产种苗有限公司成立,成为业内最早引进SPF南美白对虾亲虾的企业之一;

  2006年11月,广东大家庭水产饲料工业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山粤海饲料有限公司,开始驶入发展快车道;

  2006年,粤海第二次创业,在捍卫虾料市场地位的同时,开始重点发展海水鱼料,短短两三年时间里,把海水鱼料业务做到全国第一品牌。

  满载粤海海水鱼料的货车

  2007年3月,广东粤海饲料集团正式成立,湛江粤海饲料有限公司更名为广东粤海饲料集团有限公司,标志着粤海迈入集团化管理;

  2007年,广东粤海饲料集团正式成立,粤海按照自己的步伐在发展。在饲料行业越来越进入资本时代,粤海没有过多依靠政府的扶持,甚少在银行贷款,也没有一些企业高歌猛进式的扩张,一直务实地坚持选择中等的发展速度,首要保持年年有增长,重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实践证明,在跌宕起伏的特种水产饲料市场,粤海这艘航船始终行驶平稳。改制后,粤海实现较快的发展,平均一年新建一间分公司,一年增加产销量5万吨,相当于平均每年增加了一个旧粤海。

  2007年3月,湛江粤海水产生物有限公司成立;

  粤海生物公司办公室门外的畅销产品宣传海报

  2007年,“粤海牌”水产饲料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

  “在做饲料以前,我是一个高校老师,技术方面的东西是我的爱好。”郑石轩这样表示自己对饲料配方技术的偏重,在这样的影响下,粤海的产品品质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在郑石轩看来,这是粤海在市场立足的根本,也是粤海竞争力的来源。“粤海有独特的技术,敢用一般厂家不敢用的原材料,用别人不敢用的配方。”他曾经这样说。

  郑石轩本人在海水水生动物营养和饲料配方领域的技术造诣,在饲料企业老板这个层级,是比较少见的。企业家的特质自然会为企业留下深刻的烙印:2006年,获“AAA+级中国质量信用企业”称号;2007年,虾配合饲料获“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证书;2008年,海水鱼饲料及添加剂获“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粤海每年都进行几十个课题研究,每年取得新的专利,每年都有省、市级科技进步奖,旗下企业基本都是高新技术企业,集团现拥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有院士工作站,有几十名博士、硕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几十个方面形成全方位研究,始终掌控着技术制高点。

  一系列产品质量方面的荣誉,见证了粤海在该领域的实力和自信。看重技术和质量,这也是粤海早期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2007年12月,东海对虾良种基地揭牌;

  2008年5月,浙江粤海饲料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开业;

  2008年6月,广西粤海饲料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开业;

  2010年8月,江门粤海饲料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开业,当年获得销量10万多吨的惊人业绩;

  2011年,粤海生物公司扩建标准化生产新车间;海南对虾良种基地竣工;湛江粤海预混料科技有限公司、湛江粤海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成立;

  2012年8月,湛江海荣年产10万吨淡水鱼料车间、粤海生物年产1万吨水产生物制剂车间、粤海包装年产3000万条包装袋车间、粤海科技年产2万吨预混料车间投产;

  2013年,粤海正式进军淡水鱼料领域,海荣公司承担起粤海第三次发展创业的重任;

  作为粤海饲料集团下属的专业淡水鱼料公司,湛江市海荣饲料有限公司肩负着粤海第三次创业重任。成立近两年的时间里,海荣一直用开放共赢的心态去赢得养殖户以及合作伙伴的信赖和尊重,用行动表明发展的决心。2014年海荣罗非料单一产品销量接近5万吨,较2013年翻了一番, 海荣以稳健的发展势头兑现了年初的诺言,也得到了市场各方力量的高度认可。

  高档水产料是粤海的传统优势, 淡水鱼料继承了粤海产品体系一贯的高质高效特点。海荣公司围绕品质下工夫,为了能够让饲料的品种保持稳定,引进了最先进的全套牧羊生产设备,技术方面则高薪聘请了留美的配方师。有了产品质量作为后盾,海荣启动了系列的营销活动,树立标杆示范户,借巨人肩膀,跨品种再造知名品牌。

  2014年3月,福建粤海饲料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开业;

  福建粤海的投产,解决了粤海在福建及粤东市场饲料供应的短缺。在成立的第一年凭借优秀的技术和强大的实力,就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销量突破6万吨。

  2014年,粤海实施“大跨越、大发展”战略,业绩同比增长超过30%;

  2015年,粤海实施“大变革、大突破”战略,挑战100万吨;

  2015年4月,广东粤海饲料集团与中山市泰山饲料有限公司强强联合;

  2015年4月,广东粤海饲料集团与中山市泰山饲料有限公司正式牵手合作,泰山成为粤海的新成员。这也是粤海自改制以来,迄今为止最大投入的一次商业行动。

  在粤海与泰山合作之后,有了产能保障,在珠三角区域市场,粤海已经和其它大企业处于同一水平。粤海已经有能力搅动珠三角的淡水鱼料市场,未来三年,粤海将在珠三角淡水鱼饲料市场销量赶超前三,改变当前双雄争霸的局面,变为三足鼎立。

  6月2日,随着泰山饲料新厂投产,粤海终于在拥有约150万吨普通淡水鱼料的珠三角市场牢牢地开辟了一块根据地。

  2015年4月,徐闻对虾良种基地揭牌;

  

  粤海徐闻良种虾苗基地位于徐闻县前山镇,占地60多亩,投资近二千万元,具有有2个亲虾繁育车间,11个种苗培育车间,设施设备均按照行业高水平设计,亲虾培育、种苗繁育、良种选育等多功能一体的现代化良种基地。粤海种苗徐闻基地2015年首批进口SIS亲虾5000多对,年产幼体200亿、虾苗超15亿尾。

  除了徐闻基地外,粤海已经具有湛江东海种苗基地、海南文昌种苗基地,经过十年的发展,粤海成为我国重要的南美白对虾良种生产企业,对虾苗场分布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华东等地,享誉市场。日益壮大的粤海种苗公司,现在已经拥有亲虾的生产车间面积5000㎡,20000m3育苗水体,15000m3标粗水体,年产优质幼体500亿尾,培育优质健康种苗达100亿尾,成为行业里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目前粤海种苗销往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上海、湖南、河北、山东、天津、辽宁等对虾养殖地区。

  粤海的每一个种苗基地都是按照高标准、高要求来建立的。无论是规模,市场布局都走在行业的前列,每个基地的投入都超过一千多万元。随着粤海种苗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的扩大,粤海要把自己的力量集中,做粤海自己的种苗基地,粤海对虾苗的生产过程将会进行严格的管控,保证虾苗的质量,今年早造粤海客户投放虾苗,排塘的仅在5%左右。

  抗战胜利70周年,粤海风雨20年。二十年的坚持,二十年的专注,二十年的品质保证,铸就了粤海低调、务实、稳定、专业的企业形象!十几、二十年的合作伙伴、用户数不胜数,感谢广大客户、合作伙伴们对粤海的支持与关注!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超越自我,竭诚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与服务!谢谢!科技粤海,携手致富,实业报国,庆祝抗战70周年胜利!二十年的历史沉淀并不是包袱,而是新的起点,新的征程,粤海一直在路上!

分享到微博: 新浪 腾讯 网易 搜狐 凤凰

旺旺好渔资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恩康药业

中农华威